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慢性传染病,常以肺部感染为主,可累及多处器官和组织。大多数感染没有症状,属于潜在感染者,约10%的潜在感染会发展为活动性疾病,即出现临床症状。通过抗结核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如不及时治疗或未遵医嘱治疗,易复发或产生耐药,甚至死亡。
常有乏力、低热、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
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可治愈、可控制
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方式
结核病患者常有乏力、低热、夜间盗汗、体重减轻、女性月经不调等症状,根据结核分枝杆菌侵犯的器官或系统不同,患者可有不同的局部症状,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在体检时才发现。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1000万人,每年约150万人死于结核病。目前估计全球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约有20亿,现患结核病例2000万人。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结核病高负担国家,肺结核报告发病数位居国家甲、乙类传染病第二位,形势十分严峻。
结核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很容易发生感染,且容易被大家忽视,故因各种情况暴露于结核杆菌后均应及时就医。
如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低热、盗汗和体重减轻,或发现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咨询专科医生并主动寻求检测。
HIV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尘肺和糖尿病患者、老年人以及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均属于高危人群,应定期就诊筛查结核病,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和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