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中医院
 
糖尿病
【作者:镇江市中医院】 【发布时间:2018-11-12 00:00】 【阅读次数:3873】
 
简介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症状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疲乏无力等。

治疗

本病多采用饮食、药物、运动等综合治疗。

病因

主要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决定,存在家族发病倾向。

诊断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饮食

控制总热量、合理配餐、少量多餐、高纤维饮食、口味清淡、不沾烟酒。

病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非酮症昏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

检查

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尿常规检查、糖化血红蛋白、胰岛B细胞功能检查、葡萄糖耐量实验。

治愈

本病很难根治,但可控制好血糖,延缓疾病进程。

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相对较高。

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药物能不能减量,或者调整种类,需要到正规医院咨询大夫,切不可自行停药。

症状 典型症状

多可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疲乏无力等症状。

其他症状

可出现视网膜病变,下肢溃疡,蛋白尿,心悸,高血压及冠心病等症状。

诊断依据

有典型糖尿病症状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无症状者需空腹血糖≥7.0mmol/L和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才达到诊断标准。

病因 1.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治疗 治疗方针

主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并联合降糖药物降血糖。

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治疗。磺脲类药物与双胍类降糖药联用效果比较好,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合并严重感染、糖尿病孕妇禁用。 2.注射胰岛素治疗。

其他治疗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

预后情况

糖尿病是一种可以控制,却不能根治的慢性病,需要长期诊治,如果糖尿病长期不能有效控制,可导致脑中风、冠心病、失明、肾衰尿毒症、下肢坏死等严重后果,危害很大。

饮食护理 日常护理

1.经常、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三个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2.坚持每天服药,定时定量用药。 3.注意防备低血糖。

饮食调理

1.控制总热量。 2.少量多餐。 3.高纤维饮食。 4.饮食清淡。

其他注意

糖尿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出现使血糖升高的因素,每天的生活、学习、吃饭、活动、休息、睡眠等日常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做到合理安排,定时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