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 徐菲鹏
针灸疗法是中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千百年来对保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
古代文献《山海经》和《黄帝内经》用“石筏”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孟子》中“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根据近年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考证“针灸疗法”的起源,可能早在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有所接触,并在以后各朝代中广泛被运用。历史上著名的几位医学家例如华佗、李时珍等都对针灸疗法有着详细具体的掌握和研究。
中医学是一种经验传承的哲学,因此针灸并不是某一个人在特定的时间内所发明出来的,而是古代先民们在日常生活中靠着经验一点一滴累积出来的成果。早在石器时代,有手部酸痛的人,当酸痛部位碰触到石头时就会比较舒服,以后渐渐改良把石头磨得尖锐,然后再用磨好的锥状石头去按摩,以促进气血循环、经络通畅,进而达到治疗疾病与恢复健康的目的。随着时代转变,针所使用的原料发展成如今的金针、银针和铜针等。
从字面上来看,“灸”是与火有关系的一种治疗方式,这可以追溯到钻木取火时代,可能是主妇在煮饭时发现疼痛的部位在火边烤,疼痛状况就改善许多,于是逐渐发展成如今利用药草特殊的气味香薰,加上温热刺激,以调整各部位生理机能,增进身体健康,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是一项传统的治疗方式,属于物理疗法的一种,也是最简便快速、效果立竿见影的一种医术。研究用针或施灸的手术与方法,称为针法与灸法。对于一般疾病,在临床时通常使针与灸两者并用,因此通常称为针灸。针灸的原理是利用调节虚实和平阴阳的作用,使经络运行血气顺畅,刺激脑部使其产生脑内吗啡,达到抑制缓解疼痛的目的,不但可以抗御病毒,还可以传导感应等正常生理功能。
针灸学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科学,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一道流传于世界各地。早在公元6世纪,针灸学术便开始传播到国外,目前在亚洲、西欧、东欧、拉美等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针灸术治病,不少国家还先后成立了针灸学术团体、针灸教育和研究机构。据悉,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种达307种,其中效果显著的就有100多种。
(来源:2025年1月21日《京江晚报》慢周刊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