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院肾病科副主任中医师 王莹莹
一名老年女性因腰痛至市中医院肾病科住院,进行系统诊治。入院后,在常规检查中发现,该患者血肌酐值高达192微摩尔/升,是数月前的3倍多。经过两周治疗,她的血肌酐水平已经逐步下降。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名患者的肾功能在短短数月内迅速下降呢?经过进一步追溯病史,医生发现,该患者自去年年底以来,因为腰痛,每日服用止痛剂次氯芬酸片,持续时间有两个月之久。
普普通通的止痛药片,为什么会导致肾脏受损呢?
肾脏是人体内血流量最丰富的脏器,大多数药物会随血液流经肾脏进行排泄。肾小管对水有重吸收作用,药物在肾小管内浓度变得更高,容易引发肾损害。如果遇到缺血、缺氧的情况,肾脏对药物的敏感性会增强,从而增加产生药物性肾损害的可能。
如何认识隐藏在身边的可能导致肾损伤药物?
第一类:抗菌药物类,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头孢类,特别是一代头孢,如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西多福韦。
第二类:利尿剂。大量使用利尿剂如甘露醇、呋塞米,可能导致肾损伤。
第三类: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吡罗昔康、塞来昔布等。
第四类:X线造影剂,主要为含碘、含钆造影剂。
第五类:抗肿瘤药物,如顺铂、甲氨蝶呤、链脲霉素、亚硝基脲类。
第六类: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拉唑类药物。
第七类:某些特殊的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马兜铃等。
为了保护肾脏,上述药都不能吃了吗?通常情况下,服用药物的收益肯定大于药物不良反应带来的危害。该服用的药物,仍应正确服用。
服用药物时如何避免造成肾损害?
不滥用抗菌药物和止痛药。在感冒、发烧、疼痛等常见症状出现时,不要擅自使用消炎药和止疼药,以免导致肝肾损伤,延误病情。如果用药后疗效不明显,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如果用药后出现腹泻、呕吐等脱水情况,尽量多喝水,以补充有效血容量。
不滥用保健品和中药秘方。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不随意购买功能性保健品或者成分不明的“秘方”。尤其是本身肾功能已经出现问题的患者,切不可擅作主张。
主动告知病史,谨遵医嘱用药。就诊时要主动告知医生既往病史及长期用药情况,尤其是老人、儿童或已经有蛋白尿、肾功能受损者。要遵医嘱调整用药,不可擅自加量或者延长用药疗程。
适当饮水,定期监测。服药期间适当多饮水,促进药物通过尿液排出。如需长期用药,注意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腰酸、腰痛等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来源:2024年6月25日《京江晚报》慢周刊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