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中医院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优势
【作者:镇江市中医院】 【发布时间:2024-04-16 14:16】 【阅读次数:255】
 

市中医院脑病科(神经内科)副主任中医师 付玉

帕金森病属中医“颤病”范畴,病因、病机与“肝”“风”密切相关。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属木性,因而春气通肝,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在此时节,体内肝气处于极其旺盛状态,清明多风,外风引动内风,肝风内动,易诱发帕金森病。

在脏属肝,病理因素属风,肝风内动,筋脉失养是颤证最基本病机,并行调补肝肾,息风通络。

中药和西药治疗各有长处,西药改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更胜一筹,但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制剂可出现疗效递减或异动症等副作用,中医中药更注重整体调护,此时,中西医协同可以起到增效减副的作用。而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如嗅觉减退、睡眠障碍、情绪障碍、严重便秘、出汗较多等,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这方面,西医治疗比较棘手,而中医有着独到的优势。

帕金森病患者多为老年人,老年人或真阳亏损,温煦无权,阴邪凝结;或阴亏血燥,大肠液枯,无力行舟,多以虚证为主,结合帕金森病的肝肾阴虚特点,以阴虚便秘最为常见,治疗时以滋阴运脾补虚为主。对于顽固性便秘,可加开宣肺气之药,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开宣肺气而通大便。此外,此类患者应注重饮食合理,多吃粗纤维食物,并养成按时排便的好习惯。

多汗是帕金森病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中医可用滋阴敛汗的方法。颤证总体病机是肝肾不足,其中以阴虚为主,而“津血同源”“汗血同源”,颤证患者其本是阴虚,合并汗证不足为奇,同时两者互为影响,因此有效治疗汗证、保存津液对于颤证非常重要。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非致死性疾病,多数患者的病程都在10年以上,需要长期治疗。随着症状缓慢加重,很多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提倡早期治疗和全程管理,中西结合个体化治疗,以持续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来源:2024年4月16日《京江晚报》慢周刊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