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季是急性脑梗塞的高发时期,日前,市中医院神经内科团队首次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成功开展了溶栓治疗,为该名患者的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蒋奶奶今年8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今年1月13日下午看人打麻将时,突然出现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口角流涎、左侧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周围人见状,拨打了120并联系老人家属,之后,由救护车送至市中医院急诊。
到达急诊后,医生完善了相关化验、心电图,以及头颅CT等检查后,将蒋奶奶收入神经内科。值班医师陈祝越接诊后,结合老人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并行初步评估后,考虑其为急性脑梗死。副主任医师付玉予患者神经功能评估,NIHSS评分12分,考虑患者发病尚在3小时内,有可挽救缺血半暗带,与患者家属沟通,排除相关禁忌症,告知患者及家属溶栓治疗存在的获益及风险,家属要求积极溶栓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立即为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此时,正在休息的脑病科主任吉亚,得到消息后也从家中赶到医院指导溶栓。经过规范用药,1小时后,溶栓顺利结束,患者无明显不适。医生再次评估病情,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好转,生命体征平稳,言语流利,口角歪斜改善,左侧肢活动功能受限明显改善。NIHSS评分4分。第二日复查头颅CT未见出血,NIHSS评分2分。目前,蒋奶奶各项生命指征恢复良好,正在进行进一步神经康复治疗。
静脉溶栓就是通过静脉输注溶栓的药物,使患者梗塞的血管实现再通,恢复脑血流,降低致残率。然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一般只有在患者发病后的4.5小时内进行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说,及时就诊、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越快开通血管,脑细胞坏死组织就越少,患者的预后越好,后遗症越少。
(来源:2024年1月23日 《京江晚报》慢周刊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