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法源于《内经》中《素问·四气大论》篇中“春夏养阳”的治疗原则,根据中医阴阳四时消长变化论,人体阳气春夏多生发而旺盛,秋冬多收敛而衰弱,这是人与自然相应的结果。在夏季自然界阳旺阳升,相应的人体阳气有随之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也因此易除易解。同时,因天气转暖,阳气上升,经络气血运行均较通畅,此时,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某些寒冷季节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药物完全可从皮肤吸收而发挥治疗作用。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既有药物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又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另外,通过神经发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其产生抗体,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还可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使人体各脏器的功能恢复平衡,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盛夏伏天,酷暑难耐,但却是“冬病夏治”的良好时机。《灵枢》中记载“能春夏不能秋冬”,是说一些慢性病患者能顺利度过春夏,却不能忍受秋冬,冬病夏治适用于病情冬重夏轻的疾病。治疗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如儿童及成人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另外风湿性关节炎、冻疮等疾病采用“冬病夏治”亦可取得满意疗效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三伏贴疗法临床常选用具有温通经络、温肺化痰、散寒去湿、通行气血、补养阳气、增强体质等作用的中药研成细末,取汁调成膏状,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的穴位以治疗不同的疾病。贴敷疗法一般在夏季三伏天贴敷为最好,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于三伏天各敷一次,连贴三年。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一般儿童每次贴2-3小时,成人每次贴4-6小时。贴敷当天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及少使用空调、因为遇冷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出汗的话固定药饼的胶布会脱落,最好在阴冷的地方或适当的用电风扇吹吹。饮食方面最好不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和海鲜、虾、牛羊狗肉及油炸食品,贴敷当天可以洗澡,但不要使力揉搓。贴敷的药物多为辛香走窜通络之物,贴后皮肤发热、充血,甚至起疱,这是正常现象,如贴敷部位疼痛或烧灼感厉害难以忍受,可自行早些揭掉。如贴敷部位出现水泡了,尽量不要揭皮,也不要包扎,可到治疗科室进行相应的治疗,穿干净、柔软、透气的全棉衣服,一般3-5天就会痊愈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中医敷贴也不是万能的,它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另外贴敷治疗也有其禁忌症: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出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的患者;孕妇及2岁以下的儿童应禁用或慎用“冬病夏治”疗法。
“冬病夏治”到底能治疗哪些疾病?
1、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等。
2、妇科病主要有:痛经、盆腔炎、宫寒(不孕)等。
3、过敏性疾病主要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结肠炎等。
4、风湿类疾病主要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痹病,冬季受寒时加重,病情不断反复及加重者。
5、胃肠道疾病主要有: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
6、小儿相关疾病主要有: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以及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脾胃虚弱等。
7、骨伤类疾病主要有:慢性腰腿疼痛、肩周炎、颈椎病等。
8、亚健康人群:如人容易疲倦、吃不下、睡不好、腰酸背痛、怕冷等。亚健康正是处于身体阴阳平衡被打破,但还没有实质性的病变,这个时候调节平衡,比较省力,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贴药时间为每个贴药日的上午8:00~11:00 下午14:00~17:00
总部地址:江苏省镇江市桃花坞路十区8号
分部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大西路同德里38号
总部电话:0511-88619016 88619019 分部电话:0511-85274327-8301(针灸科)
传真:0511-88619092 网址:www.zjzyy.net 公共微信号:zhjszyy